為何傷口照護中,「預防感染」如此重要?
當我們的皮膚出現傷口,無論大小,都像是身體的防護罩出現了一個缺口。這時候,環境中或皮膚表面的細菌就可能趁虛而入,造成傷口感染。
傷口一旦感染,不僅會帶來紅、腫、熱、痛等不適,更可能延遲傷口的癒合時間,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,例如蜂窩性組織炎或敗血症,對健康造成威脅。因此,在傷口照護的過程中,「預防感染」始終是首要任務之一。
有效的清潔與消毒,是預防傷口感染的第一道重要防線。在眾多消毒成分中,Chlorhexidine Gluconate,氯己定葡糖酸鹽(以下簡稱CHG) 是一種廣泛受到醫療專業人士認可並使用的成分。今天,我們將聚焦在濃度為2%的CHG,探討它在現代傷口照護中所扮演的角色。
了解CHG 2% – 它的特性與作用方式
簡單來說,CHG是一種消毒劑,具有殺滅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的能力。
- 它的能耐: CHG能夠對抗多種類型的細菌(包括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),對某些黴菌和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對於一些在醫療環境中較難處理的抗藥性細菌,例如MRSA(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),也顯示出不錯的抗菌活性。
- 如何作用: CHG主要是透過破壞細菌的細胞膜結構,使細菌細胞內的物質流失,進而達到殺菌或抑菌的效果。這個作用相對快速。
- 獨特優勢 – 「持續抗菌效果」: CHG與皮膚組織有良好的親和力,使用後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層,在接下來的數小時內仍能持續發揮抗菌作用。這種「殘留效應」或「持續活性」是CHG在皮膚消毒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,有助於長時間抑制微生物的滋長。
- 為何是2%濃度: CHG有不同的濃度應用於不同的醫療情境。2%的濃度被認為在提供足夠殺菌效力的同時,也能兼顧到對皮膚的接受度,因此常被選用於手術前皮膚消毒、導管插入部位消毒等需要較強效消毒的場合。
2% CHG在不同傷口照護情境的應用
2% CHG並非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傷口,其應用需根據具體情況和專業評估。
- 手術前的皮膚準備:
- 這是2% CHG最重要且證據等級最高的應用之一。手術部位的皮膚若未經妥善消毒,手術過程中皮膚上的細菌可能進入體內,導致手術部位感染。
- 大量的臨床研究和國際指引(包括台灣的醫療常規)都支持,在手術前使用2% CHG(尤其是含有酒精的配方,如2% CHG in 70% Isopropyl Alcohol)進行皮膚消毒,能比傳統的優碘或其他消毒劑更有效地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。
- 預防醫療導管相關的感染:
- 病人身上若有靜脈留置針、中心靜脈導管、動脈導管或血液透析導管等,這些管路插入皮膚的部位是潛在的感染入口。
- 為了預防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(CRBSI),國際及台灣的感染控制指引均強烈建議,在置放及後續護理這些導管時,應使用含CHG(通常為>0.5%,2%為常用濃度)的消毒劑來清潔皮膚。
- 市面上也有將CHG整合到敷料中的產品(如CHG浸潤海綿敷料),用於高風險病人,以提供更長時間的局部抗菌保護。
- 慢性傷口的照護(如褥瘡、糖尿病足潰瘍、靜脈性潰瘍):
- 慢性傷口常因癒合困難而面臨反覆感染的挑戰,且傷口表面容易形成一層由細菌組成的「生物膜 (Biofilm)」,這種生物膜會阻礙傷口癒合並降低消毒劑或抗生素的效果。
- CHG對於破壞或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潛力。然而,是否能將2% CHG直接用於開放性的慢性傷口內部,醫界仍有不同看法,主要顧慮其可能對新生肉芽組織或纖維母細胞產生細胞毒性,反而延遲癒合。
- 目前的共識是,對於慢性傷口,首重徹底的清創和以生理食鹽水或專用傷口清潔液進行溫和清洗。2% CHG較常被建議用於清潔傷口「周圍完整」的皮膚,以減少周邊細菌的侵入。若傷口本身有感染跡象,醫師可能會根據情況,在非常特定的條件下,短期、局部地使用稀釋過或特定配方的CHG,但這絕非常規。
- 一般急性傷口(如擦傷、切割傷):
- 對於日常生活中不慎造成的一般表淺急性傷口,首要步驟是用大量流動的生理食鹽水或乾淨飲用水徹底沖洗傷口,移除污染物和異物。
- 清潔後,如果擔心感染,可以在傷口「周圍未受損」的皮膚上,使用2% CHG產品(如棉棒或噴霧劑)進行消毒,以減少周圍皮膚上的細菌量。
- 除非有醫師的明確指示,否則不建議將2% CHG直接塗抹在開放的、流血的傷口內部或黏膜組織上,以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或影響傷口自然癒合的過程。
使用2% CHG的益處與應注意事項
正確理解2% CHG的優點和潛在風險,有助於更安全有效地使用它。
- 主要益處:
- 廣效抗菌: 能對抗多種致病微生物。
- 作用快速: 能在短時間內降低微生物數量。
- 持續抗菌效果: 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。
- 抗藥性風險相對較低: 相較於抗生素,微生物對CHG產生抗藥性的機制較為複雜,臨床上出現高度抗藥性的情況仍屬少見,但仍需持續監測。
- 重要注意事項:
- 避免接觸敏感部位: CHG絕對不可接觸眼睛(可能導致角膜損傷)、耳朵內部(特別是中耳,具有耳毒性,可能造成聽力永久損傷)、腦部、脊髓或腦膜。手術中若有相關風險,需特別防護。
- 過敏反應的可能性: 雖然罕見,但部分個體可能對CHG產生過敏反應,從輕微的皮膚紅疹、搔癢,到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(如過敏性休克)都有可能。使用前應留意是否有CHG過敏史。台灣食藥署亦有相關藥品/醫材不良反應通報系統。
- 潛在的組織刺激性: 儘管2%濃度已針對皮膚使用進行優化,但若用於黏膜組織(如口腔內側,除非是專為口腔設計的低濃度CHG漱口水)、深部傷口或直接接觸正在生長的肉芽組織,仍可能造成刺激或細胞毒性,影響癒合。
- 新生兒與早產兒的特殊考量: 嬰幼兒(尤其是早產兒)的皮膚屏障功能尚未發育完全,皮膚較薄,對CHG的吸收率較高,清除也較慢,因此發生皮膚刺激或化學性灼傷的風險較成人高。除非有明確的醫療必要性並在嚴密監控下,否則應避免或謹慎使用。
- 避免與特定物質同時或依序使用: 例如,肥皂或某些清潔劑中的陰離子成分可能會中和CHG的陽離子活性,降低其效果。此外,CHG與含氯漂白劑接觸,可能在布料上產生難以去除的棕色污漬。
2% CHG的應用在很多醫療臨床使用上非常的廣泛,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於CHG 的特性上有更多的認識跟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