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尿管置放是一個侵入性的醫療行為。長期置放導尿管更是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注意,避免感染。
長期使用導尿管,怎麼避開感染這個大麻煩?
家裡是不是也有長輩或者家人因故長期臥床,需要用導尿管?
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導尿管拆封前是無菌的,剛拆封後放進去的,就不會出問題,但其實——細菌才不管你是不是無菌,它還是有很多方法能「摸進來」。
🤔 細菌是怎麼進來的呢?
你可以把細菌想像成很會找路的小偷,它們會找各種管道混進去,像是:
-
從尿道口爬上去:導尿管跟尿道之間有一點空隙嘛,細菌就可能從那邊「慢慢往上爬」。
-
從接頭跑進來:尿袋跟導尿管的連接處沒清乾淨,細菌也會「搭便車」進來。
-
尿液倒流:尿袋不小心高過膀胱時,尿液倒流,也會順便把細菌送進去。
簡單說,細菌就是愛找縫鑽,不怕熱也不怕累。
細菌的「秘密基地」- 生物膜
更煩的是,細菌一旦進到導尿管裡,它們不只是單純待著,它們會開始蓋房子——也就是形成「生物膜」。
這層膜有點像黏黏的保護層,細菌住在裡面超安全,洗也洗不掉、藥也不太進得去。等於它們建了個堡壘,在那邊慢慢繁殖,等你發現時,可能感染已經蠻嚴重了。
所以很多長輩會出現一種情況:「咦?怎麼又感染了?」那可能就是這層生物膜搞的鬼。
我們可以做些什麼,讓細菌們不好混?
其實日常只要多注意幾個小動作,就能大大降低感染機會:
-
能拔就拔,不要硬留
有些長輩恢復後可以自己排尿了,導尿管就不要再放著囉。越久風險越高。 -
每天幫管子洗香香
用溫水跟肥皂輕輕擦擦導尿管靠近身體那段,特別是尿道口附近,細菌最愛蹲點那裡。清潔完後用碘酒或者CHG 2%溶液消毒尿道口附近也是另外一種抑菌的方式。 -
小心別拉扯導尿管
翻身、移位時注意別讓管子扯到,拉到可能會讓細菌有機會跑進去。 -
尿袋放低一點
記得尿袋永遠要低於膀胱高度,避免尿液倒流回來「倒帶細菌」。 -
定期更換導尿管跟尿袋
不要等到東西髒兮兮才換喔!照著醫護人員的建議定期更換,才能清掉那些躲起來的細菌。 -
看尿液、看人精神
尿液變混濁、有怪味、長輩突然精神變差、發燒,那可能就是感染來了,趕快帶去看醫生! 選擇適合的導尿管
市面上可能有多種不同塗層,材料基底的產品可供選擇,不同的導尿管有著不同的優缺點,視病人狀況,選擇適合的導尿管材質也是很重要的。